港交所改革新股定价机制:阶梯式门槛、基石投资者禁售期调整探讨
香港交易所(港交所)正在积极改革新股定价机制,以提高效率并更好地服务发行人和投资者。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近日透露,改革的核心在于解决当前机制中的一些痛点,例如公众持股比例要求过高以及基石投资者禁售期限制等问题。
针对公众持股比例,港交所提出阶梯式门槛方案。目前,新股上市需要满足一定的公众持股比例,但对于大型或超大型公司而言,达到15%到25%的比例要求较为困难。新的阶梯式门槛将根据公司的市值规模,设定不同的公众持股比例要求,例如,市值较小的公司可能只需满足5%的比例,而市值较大的公司则需要满足更高的比例。这一调整旨在平衡投资者保护与市场灵活性的需求,为不同规模的公司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上市路径。
此外,港交所还计划提高分配给建簿配售部分的新股比例。建簿配售是指在IPO过程中,由承销商向机构投资者进行配售股票的行为。提高建簿配售比例,将增强有议价权的投资者的参与度,使其在定价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让最具议价能力的买方和卖方充分博弈,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市场供需情况,最终提升新股定价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新股发行定价的波动。
关于基石投资者的禁售期,港交所正在征求市场意见。目前,基石投资者通常需要遵守为期六个月的禁售期。港交所正在考虑是否调整这一规定,以平衡投资者利益和市场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港交所的改革旨在为新股发行人“拆墙松绑”,优化新股定价机制,提升市场效率和透明度。这些改革措施将有助于吸引更多优质公司来港上市,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然而,改革方案的具体细节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并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才能确保改革的成功实施。
未来展望: 港交所的改革方向值得关注,这不仅关系到香港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对其他亚洲市场的IPO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需要持续关注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市场反应,观察其对新股发行数量、价格和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同时,也需要关注监管机构如何平衡市场效率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以确保香港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