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乳业股价大涨:商誉减值后的价值重构与未来展望
2月19日,蒙牛乳业(02319.HK)股价强势上涨10.36%,报收17.26元,成交额放大至15.62亿,创下4个月以来新高,并领涨食品饮料板块,带动Wind香港食品饮料指数上涨0.76%。这一显著增长与其前一日发布的盈利预警公告形成鲜明对比。
公告显示,蒙牛旗下贝拉米将计提商誉和相关无形资产减值拨备,而联营公司现代牧业也出现乳牛公允价值变动亏损和相关商誉减值。这两项因素导致蒙牛2024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触发了盈利预警。
然而,市场对蒙牛的反应却出奇地积极。多家投行纷纷发布看涨报告,给予买入评级。这其中原因何在?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蒙牛此次商誉减值属于非经营性、非持续性事件,不影响其核心业务发展。相反,这可以被解读为企业对长期发展的“价值重构”,一次性清理历史包袱,轻装上阵,提升财务健康度。蒙牛稳健的经营现金流也为其长期战略发展和股东利润分配提供了保障。
花旗、瑞银等投行在报告中指出,蒙牛盈利预警主要受累于非现金减值及一次性项目减值。他们估算蒙牛2024年基本盈利介于46.4亿至51.5亿元人民币,高于此前预测。同时,随着原料奶价格的稳定与回升,蒙牛等行业龙头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推动2025年收入回升。
高盛则关注到蒙牛核心经营利润及纯利高于预期,核心利润率明显改善,现金流强劲。即使剔除奶粉减值及非现金减值项目,高盛估算蒙牛2024年核心纯利仍超过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他们认为蒙牛估值和股东回报具有吸引力,并预期原奶供需关系将在2025年下半年趋于平衡。
摩根士丹利认为,随着行业竞争趋于理性,原奶供给过剩压力减轻,蒙牛将在2025年实现利润率扩张。尽管需求恢复需要时间,但从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由于低基数效应,收入增长有望加快。
中金、华创等多家中资券商也看好乳制品板块的拐点已现。他们认为,2025年,随着上游供给出清、原奶周期反转,蒙牛等头部乳企将受益于顺周期,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推动收入回暖和利润修复,有望实现业绩与估值双击。
值得注意的是,花旗、摩根士丹利、高盛、美银、汇丰等多家外资投行将蒙牛列入2025年港股消费板块首选。此外,内资通过港股通南下持股比例的显著增加(从2024年初的3.7%增至2025年2月14日的13.4%),也体现了内资对蒙牛投资价值的持续看好。
总而言之,尽管蒙牛发布了盈利预警,但市场普遍认为这只是一次性的非持续性事件。其强大的现金流、稳健的经营以及行业拐点的到来,都为蒙牛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长期来看,蒙牛仍被市场看好,并被视为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